自律神經失調會造成的各種問題,尤其現代人工作家庭壓力大
容易有以下狀況:
廣泛性焦慮癥,憂鬱癥,抑鬱癥,恐慌癥,強迫癥,躁鬱癥,腸躁癥,膀胱過動癥
並伴隨頭痛,眩暈,失眠,臆球癥(喉嚨一直感覺有異物),胃食道逆流,耳鳴,睡覺一直醒,胸悶,胸痛,心悸恐慌,吸不到氣,易喘,胃脹胃痛,腸躁癥,頻尿,陽痿早洩,頭麻手麻腳麻,血壓高。
在相關門診中,尤其像是業務、設計、工程、教師、作業員等類型的職業,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最為明顯
對於有慢性疼痛的人來說,若沒有重視自律神經失調,其嚴重性更是不言可喻。
自律神經失調可能危害機體的消化系統,造成脾胃不調,引發消化系統疾病。
有研究顯示,胃和小腸在晚上會產生一種對消化道粘膜有修復用處的化學物品tff2蛋白質,假如自律神經失調導致睡眠不足,就會危害這種物品的產生,從而大增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的發作率。
偏頭痛:長期失眠引發偏頭痛的原因可能與顱內小動脈和毛細血管收縮致使腦部皮質缺血有關,這部分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除了出現睡眠障礙外,還會在晚上睡眠期間反復出現頭痛癥狀。
慢性疲勞綜合癥:本病在臨床上很多見,特別是女性失眠患者,她們常訴說自己疲憊乏力,即使臥床休息也不能緩衝疲憊部分病者還具有低熱、畏寒、頭浦、咽喉浦、心煩、急躁等不舒適癥狀。
此外,長期自律神經失調還可引發中老年人腦病、女性更年期綜合癥以及糖尿病等嚴重害人體健康的疾病。
所以專家強烈建議大家,千萬不要忽視自律神經失調的癥狀,大家應謹慎對待並應及時採取治療措施。
底下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癥狀,如果符合下列5點以上,可立即前往診所掛號尋求解決途徑
自律神經失調門診中最常觀察到的癥狀如下:
對睡眠品質不滿意
.上床後翻來覆去睡不著,往往需要躺30分鐘甚至更久才能入睡;
.夜裡醒來好幾次,多在2次以上,醒來之後很難再入睡;
.早上醒得早,比正常起床時間早醒30分鐘以上;
.總睡眠時間不足6.5小時;
.睡眠品質下降,醒來仍然感到困倦,感覺體力沒有恢復。
白天正常活動受到影響
.白天精神狀態不佳,感到困倦、疲勞,想睡覺;
.工作和學習時,難以集中精力,犯錯次數增加,記憶力下降;
.情緒上,感到緊張、不安、出現情緒低落或容易煩躁、發怒;
.社交、家務、職業或學習受影響等。
而自律神經失調治療真的不難!讓您減少甚至停用安眠藥與抗憂鬱西藥…恢復該有的身心平衡。
廣和中醫診所與廣仁堂中醫診所運用傳統中藥來調理過度緊繃、亢奮的情緒,依據中醫藥的學理來調理體質;多管其下,改變您的體質,調理平衡
不是單純以藥物來壓制癥狀;經過一系列的療程,很多患者就慢慢減少甚至停止安眠藥、抗憂鬱藥物等西藥的長期依賴,回歸到身體原始的平衡統合狀態,這就是身體原始自然和諧的狀態。
透過我們診治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都可以漸漸找回正常的生活品質,使用正確的方式將幫助您擺脫失眠的痛苦!
底下為診所相關門診資訊圖片
SSll15CEFDE5廣和中醫診所 |
遼寧建筑學院 | 陳詩瑩 但愿這漫長渺小的人生不負你每個光輝時分。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美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題記 風吹過夜空一半, 留一半夜色朦朧與皎月共舞; 你走過小巷以南, 留一半北路繁華與古城共享; 到后來的滿心欣喜,也分走一半。 讓空洞的流淌來掩飾歲月, 后來我有的刻骨銘心, 只淺藏一半, 來單調的描慕記憶。 待歲月靜好之后, 留一半到外面的世界。 若樹可參天,留一半到天際。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列車,即使錯過了還會改簽到下一次,直到最遠的那一次,也是離夢想更近的那一步。我想抓住這時間的列車盡快的趕上,偏偏我嘗試過。 可萬幸的是…… 我真的趕上了,可這時的我已經筋疲力盡了,不想任何事情,很茫然只想在自己的位置上看著窗外走過的路程,大樹和天空中行走的云朵,好好休息著。 一直在停歇停歇,還沒緩過神就已到了終點。然而我才發現這趟列車怎么會如此快,是我真的投入進去了嗎? 直到下了車呼吸到新鮮的空氣,看著來回走往的人群。我知道在那邊就是我想要的出口,可直覺卻告訴我,我并不想往那個方向走。 可我知道啊,如果執意的按照自己的直覺去來,會讓自己離自己想要的地方會更遠,所以我只能違背自己的意愿去按照正確的方向行走,就像人生中的每件事情都不可能是如你所愿一樣,這才是真正的結果,人生如逆旅,不完美又何妨? 一個人如果簡簡單單的就喜歡上一條小溪,大概是因為它未曾見過大海。 我只見過大海,不曾擁有過小溪,正是因為這樣好像也錯過了自己。 可不管怎樣都要熱愛世間萬物,沒有最愛,也無例外,只有遇到自己才會值得“可愛”。 +10我喜歡
文|何澤清(貴州) 怪病 最近有人說住在我隔壁的那個女子瘋了,也有人說她是裝傻,還有人說她是被鬼纏上了。 人們的各種說法我不太相信,但無風不起浪,到底是怎么回事?為了弄明白這一切的真相,我下決心悄悄地跟蹤女子,想通過她的點點滴滴找出答案。 一天中午,厚厚的云層擋住了太陽。沒有風,空氣就像被凝固了似的。我躺在床上想好好的睡一覺,可是天氣悶熱得使我心里發慌,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頭腦無頭緒地東想西想。 “咔嚓——”一聲尖銳的開門摩擦聲把我亂七八糟的頭緒止住了,聲音正是從隔壁女子的房間里傳來的。 哈哈,機會來了,我心里暗暗地笑了起來。我下了床,穿上那雙輕便的休閑鞋,用冷水洗了一下臉,這下清醒多了。 我輕輕地推開房門,捻手捻腳地靠近女子的家門口,一看,她住處的門沒有完全關閉,門縫有手指頭那么大,但看不到里面,也沒有聽到任何響動。 我站在窗戶旁,想透過玻璃往里看,可是里面被窗簾嚴嚴實實地遮擋住了,一絲縫隙都沒有。我在門口和窗戶之間輕手輕腳的來回地走著,邊走邊聽,里面還是靜靜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心里感到不安起來,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圖謀不軌的人一樣。是的,一個男人在一個女子的房間外面神神秘秘地走著貓步,別人看到了會怎么想呢?想著想著,我的臉不由自主地發燙起來。 也不知道是緊張引起的幻想還是什么,我似乎聽到室內有聲音。再仔細地聽,啊!不是幻想,里面的確有人在說話:“呵呵!不錯,披肩長發如垂柳,淡淡的口紅看起來猶如初春的桃花,呵呵!……”這是女子在說話。她在和誰說話呢?是男的還是女的? “出發了……” 聽到女子這樣一說,我立即轉身躲進了家里,扒開窗簾讓出一條小縫隙往外看。 女子獨自一人走了出來,她披肩散發,穿著乳白色的上衣,鮮紅色的高腰裙,粉紅色的高跟皮鞋,左手還提著一只竹籃,簡直就像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女一樣。她這一身時尚的打扮是去約會?是去逛商場?還是去見某個重要的人物?還是……一切都有可能,我想。 我戴上了那頂半新半舊的草帽和橢圓形的墨絲眼鏡,緊跟隨在女子的后面。她低著頭,頸子看起來很僵硬,難道她是患了頸椎病?是去看醫生嗎? 女子走路不快不慢,身上散發出了一股股濃濃的香水味。 一路上,來往的女人們都用羨慕的眼神看著女子,男人們則用色瞇瞇的眼神看著她。走著走著,女子停下了腳步,彎下腰,左手往地下伸去,是在撿一張紙幣,一張被人們踩來踩去的骯臟的紙幣。 “哈哈哈!哈哈哈!……”女子把骯臟的紙幣放進竹籃里以后,不知道為什么,她看著那張紙幣像中邪一樣哈哈地傻笑起來。 路過的行人被女子這種反常的行為驚呆了,都紛紛地圍過來看著她。 “哎!好端端的一個人怎么會這樣呢?”一位胖胖的老奶奶小聲地說。 “應該是瘋了吧!”一個穿著純樸的中年男人說。 “會不會是那張紙幣有鬼?你看她的眼神總是盯著它。”胖奶奶說。 “那張紙幣不是有鬼,而是很臟!”中年男人說。 大家聽到中年男人這樣一說都點了點頭。其中一位白發蒼蒼、滿臉皺紋、撐著拐杖的老爺爺不停地說:“有道理!有道理!” 觀眾越來越多,大家都在議論和猜測著。老年人們更多的是哀嘆的語氣,年輕人們更多的是用眼神上下地打量著女子,他們迷亂的笑意就像在做著美夢一樣。其中單獨站在一邊的一個傻里傻氣的男人用色瞇瞇的眼神看著女子,口水都流了出來。 在傻里傻氣的男人的身后,不知道什么時候站著了一對穿著樸素、提著旅行袋的夫婦,男的嘴巴和鼻子跟女子很相似,女的下顎和眼睛跟女子也很相似。 “嗯嗯——”提著旅行袋的這對夫婦走近女子的面前,女的故意哼了一聲鼻音,可是女子的就像聾了一樣一點反應都沒有,還是對著竹籃里的那張紙幣笑著呢。 “哎!可憐的姑娘吶!”白發蒼蒼的老爺爺走到女子的跟前,然后從錢包里拿出一張嶄新的紙幣緩緩地放進了她的竹籃里。 “老公!你終于出現啦!呵呵呵!”女子一把抓住白發蒼蒼的老爺爺的手嬌聲嬌氣地說。 此時現場一片嘩然,無知的小孩們哈哈哈地大笑起來,多數的人都說女子瘋了,是個瘋子。那個傻里傻氣的男人則用羨慕和嫉妒的眼神看著白發蒼蒼的老爺爺。然而提著旅行袋的那對夫婦面部表情顯得很尷尬和無奈。 “不……不!姑……姑娘,你……你……你看錯人了,我……我……不是你的老公,我的孫女都快要結……結婚了。”白發蒼蒼的老爺爺結結巴巴地說,同時擺脫了女子的手,落魄似的一瘸一拐地離開了人群。 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剛剛走后,一個扎著小辮子、門牙都還沒有長出來的小男走到女子面前,從滿是灰塵的腰包里摸出一張紙幣放進了女子的竹籃里,還面對著她嬉皮笑臉起來。 “呵呵呵!爺爺!我終于看到你啦!”女子笑著對扎著小辮子的小男孩說。 “哈哈!我是爺爺!我是爺爺!”扎著小辮子的小男孩邊說邊奔奔跳跳地走開了,引起了圍觀的人們捧腹大笑。 獨自在一邊的那個傻里傻氣的男人越看越興奮起來,他從地上撿起了一張廢紙撕成跟紙幣一樣大小,然后滿懷信心地走到女子面前,把那張廢紙在女子眼前晃來晃去,還笑嘻嘻地說:“我給你錢,嫁給我吧,哈哈哈!” “啪!”隨著一聲巨響,女子的手掌狠狠地打在了傻里傻氣的男人的臉面上,他的雙手立即蒙住整個臉痛苦地倒下了。這一巴掌太狠了,狠得要命,也許傻里傻氣的男人的牙齒都被打掉了,也許眼睛被打瞎了,也許鼻梁被打骨折了…… “媽呀!她是咋們的女兒啊!她怎么亂打人呢?她瘋了?”提著旅行袋的那對夫婦被嚇得面色鐵青,女的顫抖著說。 “叔叔,阿姨,你們的女兒沒有瘋,她是患了一種怪病,你們得盡快想辦帶她去治療吧,否則后果無法想象啊!”一位戴著金邊眼鏡、雙手抱著厚厚的書本的年輕人憂慮地說,接著面向著大家聲嘶力竭地喊:“大家別發呆了!醒醒吧!快救人啊!” +10我喜歡
作者簡介:楊紫娟,昵稱阿紫,長治學院在讀學生。喜歡文字。 緣起寒山寺 (一)寒山寺 張繼有名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寒山寺建寺并不久遠,尚有些波折,環境確是極好的。寺前是寬廣的江面,背后是幽深的山林,臨江而又高于江面,汛期漲潮時水也沖不到岸上,山林氣候濕潤且受地形地勢之利,寒山寺建寺以來未曾遭遇過水災。自安史年間以來,尚積攢了些名氣,江對面平日里尚有婦人帶著姑娘家許愿和還愿的,也有未考取功名或者落魄的才子前來求簽。便也就有看破世態炎涼、偵破人情世故的俗界之人,來半路出家。住持令其在外院打掃修行,待六根已經因果已償便為其剃發再來前院誦經。也有平日里在江上打撈魚的船家,隨著寒山寺名氣漸漸傳播開來,前來參佛的人也多了起來,一些船家們做了渡船的營生,載著客人從江對面而來,又在寺前打了樁,船靠岸便系綁在樁上停泊稍作整頓。也有走長途的船家,水路遙遠,寒山寺也就成了停渡口、避風港,供羈旅之客稍作歇息。這時候住持便讓沙彌去井里取了水,盛滿桶,桶里擱著水瓢,將桶放于江邊,供船家們飲水。待傍晚住持派人將鐘聲敲響,船家們稍作整頓,彼此吆喝著、前呼后應便調頭發往江對面。 傍晚,從寒山寺看向姑蘇城,早已是火紅柳綠、燈火通明,比起山間的寒星半點,未經世事不覺人世炎涼的人便早已動了心。經了人世的人們,又覺世間淡薄無所依靠,又將情寄予這山間一星半點的閃爍。 “師傅,不如我們今晚隨貨船先去城外,明早剛好進城。如今伏暑天,明日下山日頭正高,恐是有病疾。” “也好,如今便收拾包裹吧。” “是,師傅。”小沙彌遂出了禪房去隔間整理包裹。 小沙彌自幼即在寺內,跟隨著住持敲磬、誦經,也有12年了,此間便從未下過山。一早就聽說師傅近來要下山辦事,便哀求師傅,更是讓師傅勿拿年幼說事。住持被纏的要緊,只得連連答應。此時,更是被小沙彌火急火燎的性子弄得暗自發笑。 “師傅,江上晚間天涼,我拿了幾件厚實的袈裟。師傅還有什么要拿嗎?” 住持久久未曾回聲,手中珠串也停了下來,似在回憶著什么往事又或者故人。 “師傅,師傅……”小沙彌的聲音又從隔間傳來,又急又響。催促聲打斷了師傅的回憶。 “帶上三炷禪香和香爐吧。” “好嘞,師傅。” 一會兒功夫,小沙彌便收拾好了包裹,帶著包裹從隔間進了里間。“師傅,收拾好了,我們這會兒走吧。剛看到師哥已經叫人前去敲鐘了,再有一炷香貨船便會發往江上了。” “嗯,走吧。”小沙彌遂攙扶著師傅,一老一少,往寺門外而去。 到了江邊,船家們已經調轉好頭,排成一豎排,前呼后應準備出發了。此時船也不多,僅四舟而已,且四舟都已載客。小沙彌叫停了尾端的船只,只得和船家商量。“船家,我與住持進城辦事,住持上了年紀,又值這伏暑天,想來明日下了山再步行去城里,這走走停停兩天的路途,是受不住的。船家可否行個方便,搭載我與住持一程?”“小師傅不必慌張,你和圣僧且上船來,我與客人知會便是。” 待師傅和沙彌上了船,船便隨著隊伍往姑蘇城而去。 (二)江上 待船駛出與寺有一段距離,冷意漸滲筋骨,小沙彌從包裹里取出袈裟,給師傅包裹住,便站于船尾遙望向姑蘇城。 “師傅,你看水面,這里的月光是冷的。那片地方是火紅的,那里的月光也定是暖的。” “非也,非也。先賢莊子有小大之辯,佛語也云:‘真心應物,不生分別’,且不論月之冷暖與距離大小無關,則更是與顏色無關,看事物更是不能被表面現象所迷惑,憑表面去斷定其面貌本質是萬萬不行的。” “哦?敢問禪師何為‘真心應物,不生分別’,何為表何為本,又如何去究其本探其源?”方被船家喚醒,又出來外間吹了冷風,傍晚喝的酒,醉意已去,又聽聞高僧與沙彌之言論,客人不由倍感好奇遂出了聲詢問。 話語間客人便直直到了船尾,相邀師傅與小沙彌去帳內而坐。 “方丈,多有冒犯,多有冒犯,還望諒解。小生姓張,名譽,城內橋西人也。晚間煩悶,小飲了幾杯, 方才清醒,若有怠慢,還望見諒。又聽聞方丈之高論也,實屬高人,瞬才出聲驚擾方丈,還望方丈莫要嫌隙,敢問方丈是?”話間,又去隨身攜帶的包裹里準備拿取東西想來招待方丈,卻發現包裹里只有筆墨紙硯試卷和一壺酒,頓時面露窘色。 “無礙。老僧與愛徒是寒山寺僧人,有事將要前往城中。小友想是長途跋涉,心生疲憊,酒以舒緩也是應該的。” “吾念及同是落第才子,張繼前輩一首‘葉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實屬愁情之佳句,膾炙人口,寒山寺也因他老少皆知。而吾卻碌碌無為至此,故憂愁也。” “非也,非也。佛語云:‘真心應物,不生分別’,施主應以本心對待萬事萬物,勿忘本,勿舍本而去求末。施主習經史子集,習得即是獲得,這是施主學習的本心與追求呀。若是憑功名斷定努力,否定獲得,妄自菲薄,這便偏離了初心。佛語又云:‘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一切皆不過身外之物,肉身會衰老,時間會流逝,又何必為了外物而郁郁寡歡,何不守其本心?此乃快樂之源。” 話畢,客人眉間舒緩,“然,禪師真乃高人也。” “非也非也。施主乃世間少有之至情至性之人!” “莫要再取笑于小生了。方丈是要去城里傳教么?可否有落腳的地方?” “然,有。此去便是還愿,尋得一人。” (三)姑蘇城 已是子夜時分,皓月當空,師傅與客聲音漸弱,小沙彌鼾聲漸起。四更天時,船已靠岸,船家進帳內稍作休息,待五更天城門開時喚醒船客。在城門口,師傅帶小沙彌與客作別,遂入住就近的客棧。 待將東西整理好,師傅帶小沙彌開始打坐,誦經。晚間,小沙彌向師傅詢問近來安排。 “師傅,明日作法事嗎?” “不,此行不作法事,明日起你就去打聽一人吧。” “師傅此行,是要還愿與他?” “嗯,此人乃是安史年間左右作‘葉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張繼……” “師傅曾經受其恩惠,要報恩與他?” “方丈圓寂時,曾希望我繼他之后,將佛法遠播,奈何我年歲尚小,資歷尚且,連方丈在世時所積攢的人氣都留不住,寺也漸漸衰敗了,我心有愧呀。好在有生之年,能見寒山寺再次興盛,名聲漸漸日漸大了起來。這便是張施主與我寺的因果啊。” “師傅放心,我一定會找到張施主的。” 待兩日之后,這日中午,小沙彌面帶喜色的推開主持的房門,“師傅,我打聽到了,我打聽到了……”說著便要把手中紙稿遞給師傅,“這些都是是張施主所作。” 紙稿又厚又多但紙質都過于輕薄,小沙彌遞給師傅時,偏生一股過堂風而過,紙被吹得到處是。留在師傅手里的是一篇《節婦吟》: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這時,小沙彌將紙稿撿拾起來已整理好,看著師傅盯著紙稿不發一言,便也湊上前望著紙稿。看完,不禁連連搖頭嘆氣,小聲嘀咕:這就是師傅所要報恩的人嗎?看來,茶館說書的唱的對,自古才子多風情!風情起來,便也枉顧倫理了。 師傅倒也不再說什么,問道:“確定是他嗎?此人現在何處,是城內嗎?” “是他,有名的大才子呀,聽人說,好像是落第過,后來經舉薦又回了長安。現在在長安任太常寺太祝。” “嗯,那明日起便啟程吧。” “師傅,果真要去嗎?此去長安,馬路水道換乘少說也有三個月呀。” “此去便是了結我與他因果。” 此間去長安數月,師傅除了誦經,打坐,便是研究詩稿。初來俗界的小沙彌,很快迷上了話本,不過也都是些茅房里放著的殘本,剩下故事情節全憑小沙彌猜想,小沙彌斷不會用碎銀去買話本的。此去長安,來時所帶盤纏是萬萬不夠的,只能憑化緣和去拜訪附近的佛寺。這樣一來,到達長安的時間便整整延后了一個多月。 (四)太常寺 到達長安之時,正逢長安城內大雪天,小沙彌從南方北上,自是沒見過大雪的。只道北方冬季寒冷卻不想下了雪竟是比寒山寺上要冷得許多。師傅前些年也跟隨方丈各地化緣各地傳教,倒不驚訝于天之冷冽。小沙彌和師傅便整日在客棧里等著雪消。期間,被雪阻擋那也去不了,索性在客棧給店家講佛法。師傅講佛法,是要比話本子還要有趣,總是能舉其實例,讓人信服。漸漸聽得人也就多了起來。 這日,師傅在講佛法之時,同是被風雪困在客棧的一位客人說:“這也是位高僧,前些日子我從保壽寺還愿,聽聞寺內曾來過一位圣僧,法號‘不空’,不知這位高僧法號什么?他日定去貴寺問候。” “老衲法號‘無際’。” “可是姑蘇城外寒山寺的無際大師,難怪,早些年與先父循著歌聲去過那處。” “老衲之幸。”遂又講起了佛法。 待大雪停了又完全消融已是七日之后,這日晌午,師傅與小沙彌告別店家,便乘坐馬車往太常寺而去。到了太常寺,守門的小和尚見來著是一老一少兩位僧人,便沒有多加為難。待稟告了寺住持,便引師傅與小沙彌往內院而去,進了禪房,寺住持正在誦經。待寺住持誦經完畢,又將師傅與小沙彌引向內間。 “阿彌托佛,善哉善哉,貧僧法號‘悟凈’。” “阿彌托佛,善哉善哉,貧僧法號‘無際’。從寒山寺而來,尋一人而了結因果,多有叨擾,多有叨擾,還請見諒,善哉善哉。” “哦?無際直言便是,若有難處,悟凈一定全力相助與你。” “無際正有此意,這得從多年前說起,當時,我寺方丈……” “實不相瞞,我寺太祝便是張籍,也是個擅于詩作的,你所說的一些詩作確實是他所作,但不知是不是所說的張施主,年齡上倒是有些偏差。你若要見上一見,我便書信與他約好日期。” “無際與徒弟從姑蘇而來,路途四個月有余,為得便是了結這因果,暫且讓我與他相見,無際在此謝過悟凈了。” “不必言謝,那無際你且與徒弟隨沙彌去禪房入住,過幾日我便引你與張太祝相見。” “勞煩住持了。” 師傅與小沙彌隨即去往禪房內休息。不過幾日,沙彌便來傳話:“無際法師,住持讓我來相告與你,張太祝已在住持禪房等候。” “你且稍等,我這便與你前去。” 師傅便隨其前往前院,一路忐忑,希望所見即所求。 (五)張籍、張繼 進了禪房,師傅掀開里間簾櫳,見與寺住持談笑的而立之年男子,心呼:痛矣!便站定在寺住持旁邊,一言不發。 見狀,張籍看向寺住持:“這位高僧不知如何稱呼,又是何事至于此?” 寺住持道:“太祝莫怪,此乃‘無際大師’,此前相約太祝是為還愿報恩,見了太祝方知尋錯人了。” 只見無際大師,面如灰色,內心怕是悲痛欲絕,便安慰道:“無際法師莫急,你且與我細說你所尋之人,我定全力相助。” 不待無際開口,寺住持便將所尋之人說與張籍聽,想來也是十分敬佩無際之執著。 聽罷,只見張籍笑言:“無際法師所尋張繼與我是有些淵源的”,只見寺住持與無際都急切的看向他,便也不再賣關子,接著道:“張繼此時應與寺住持和無際法師年歲相同,當年我聽聞‘葉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對此絕句傾心不已,又聞此乃張繼所作,平日里便多加關注了些,后來聽聞他投筆從戎去了邊境,便也沒有再來過長安。將張繼前輩所作流傳是我所做,是我莫大榮幸。” 一時間氣氛冷了下來,寺住持也沒再說話,因果對于佛家來說確是極為重要,如今無際法師從姑蘇城長途跋涉而來想必是時候到了,即將圓寂吧。下落不明這種結果姑且還好,但投筆從戎去往邊境生死未卜是讓人內心極受煎熬的。 此時,無際法師開口了:“他人讀楓橋只覺愁怨,我讀楓橋卻覺豁達,又聞張繼投筆從戎忠君愛國,此乃真是神勇之人也,善哉善哉。”便退出禪房。 “無礙,無際此是應該去誦經了,張太祝莫要放于心上,太祝乃至真人也。”張籍聞此也不再糾結,遂與寺住持交談。 (六)君生我未生 回到禪房內,師傅便幾日也不說話,只是沒日沒夜地誦經,敲磬。 這日,師傅與小沙彌正在敲磬,有小沙彌來通報:“無際法師,張太祝在住持禪房等你,寺住持讓我代問,見或不見?” “見,你且前去,我稍等便去。” 沙彌見即便問:“師傅,可是此張籍非張施主?” “嗯。我此番前去是為我上次無狀道歉。” 寺住持禪房里間,張籍倍感焦急,也為上次言語輕浮之事而懊惱。這邊,師傅進了禪房里間,見到張籍,開口便道:“施主勿怪貧僧上次無狀。” “莫言莫言,還請無際法師莫怪我上次亂言亂語。” 這時,師傅便走上前去坐于張籍對面與之交談。確如寺住持悟凈所言,張籍乃至真人也,談笑間,又覺此人最是風流,師傅此次與張籍交談,便也倍感自在輕松。 話末,張籍問師傅,“昨日聽住持說你近日便將與徒弟啟程回姑蘇,可否在此之前去寒舍一敘,倒是我定備好上等茶水,招待圣僧。” “善哉,施主定好日期,貧僧一定如約而至。” “明日如何?” “善哉。” 第二日,師傅與小沙彌去寺住持禪房與之告別,說此行出發先去張太祝府上,之后便啟程回姑蘇。 來到張籍府上,太祝尤其熱情,早已在亭臺備好上好茶葉又有清晨露水。待師傅與沙彌坐定,便將露水煮沸,緩慢傾倒與茶葉之上,頓時香氣四溢。飲完茶水,張籍便邀請師傅于 室內商量事情。想來是有難言之隱,不愿熟人知會,便只能讓師傅臨行前開解點化。室內,張籍從玉雕匣子內拿出一塊折好的方帕。小心展開,有香氣撲鼻,又見張太祝面有羞澀,想必是女兒家所贈與他。繡帕上寫到: 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弄春聲。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人歸萬里外,意在一杯中。只慮前程遠,開帆待好風。自入長信宮,每對孤燈泣。閨門鎮不開,夢從何處入。一別行千里,來時未有期。月中三十日,無夜不相思。 見此,師傅言:“此乃可與節婦吟相媲美,此是情怨之最,節婦吟次之。” 張籍道:“是矣。此次是想請無際法師做法事與我。那日與法師一見如故,深感法師之執著,昨日又與法師一敘,深覺法師之高深也。” “何用法事?”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無際大師,佛法云,‘夢通三世’。我與她心意相通,你便讓我入了這三世的夢,哪怕一世我與她在一起,我便也知足了。” 再看張籍,此間種種,倒像是生了魔,師傅只得應允為他做法。 待小沙彌從包裹內拿出禪香與香爐,點燃禪香立于香爐,便退出外邊護法,只留師傅里間做法,做法期間是不能被打斷的。 師傅將大樂心咒念至一炷香便聽,睜開眼,見床上張籍已然眉頭舒緩,表情淡然,便也退出外間。 師傅讓小沙彌告知張籍侍童,三炷香之后,太祝便進入沉睡,待明日午后方才轉醒,期間切勿打斷。 便留字與張籍,后向南出發。 (七)夢三世 “師傅,我們這便去了嗎?不好奇張太祝夢到了什么嗎?” “佛語云:‘夢通三世’,且皆為因果,執念成魔,害人害己,放下執念,立地成佛。” “師傅,佛又渡些什么人呀” “考生前去求功名,女施主去求姻緣,惡人只要有心悔改,佛依然接納他,佛允許世人許愿,有追求幸福的向往,佛將他們的功德積攢,待功德圓滿,便去還愿。但佛不渡存害人之心之人。” “師傅,既是眾生平等,佛便應該普渡眾生,存害人之心的人,佛更應該去感化教化他。” “善哉,善哉。”師傅年少便跟隨方丈入世,見過形形色色的人,有一種人狠辣至極,不擇目的誓不罷休,其貪念欲念如此之大,傷及他人滿足自己、不加悔改,佛又如何渡他?但小沙彌未經世事,此間也不過磨煉了心性,實屬至純至凈之人,卻不足以有是非觀念。 “人于世間,就如菩提樹上之葉,你去了,他與周圍的葉子繼續搖擺,與其他相鄰葉子勾纏。” “師傅,我看那葉子搖擺倒像是要追隨先前舞伴而去。樹上地下相呼應,待一日便落地再逢。”小沙彌便又是這重情之人。 “哦?呵呵。善哉善哉。” 師傅與小沙彌身影越來越遠,越來越小,聲音也漸漸散在這世間。 …… 第二日下午,張籍悠悠轉醒,立于書桌之前,只見字條上只有八個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是了,從來都是單相思,沒有心意相通,秀帕上的詩乃是自己花重金找人所刺已尋得慰藉,雙明珠也并未相贈于妾,這樣想來倒是自己敗壞了姑娘家的名聲,只所幸女兒家姓名只字未提。 …… 須知:得失有定數,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 +10我喜歡